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高质量发展 奋进“十四五”】守好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来源:重症医学科 时间:2021-01-13 浏览:

重症医学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生死决战每天都在这里上演。重症人与时间拼速度,与死神抢生命,用精湛的技术夺回数以万计儿童的生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前身是在卫生部妇幼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82年合作设立的“小儿急救与培训项目”基础上创建的。全科目前医生24人,护士129人。

zhong_副本.png

技术先进

图片3.png

常规开展的诊疗技术有呼吸支持技术(机械通气、体外膜氧合)、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循环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电复律和除颤、心脏起搏、体外膜氧合);心肺复苏技术;亚低温治疗技术;血液净化技术;营养支持技术 ;镇痛镇静技术,脏器功能保护技术;重症超声技术等。

镇静镇痛技术、儿童肝脏移植术后管理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高氧肺损伤防治等临床特色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989年获急诊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获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卫健委全国儿科护士ICU资质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定点危重病急救医学培训基地,美国AHA培训基地。

危重症救治体系

图片6.png

历经38年的发展,重症医学科现已形成拥有前沿为院前急救(120)、急诊科、后部为重症医学科(PICU)的布局合理、统一的危急重症救治体系,科室设PICU/SICU,为开放床位83张的综合性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渝中院区31张,两江院区52张)。每年总收治患儿约 2300 人,外阜病儿比例超过50%。

不懈探索

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省市级课题20余项,获重庆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6项实用专利。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

通过积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与国内外本学科的快速接轨和同步发展,与本学科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单位有(如香港中文大学儿科系,新加坡KK儿童医院,日本长野儿童医院)。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是«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副主编单位,«中华儿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单位。

2011年荣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9年获重庆市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获得卫生部全国青年文明号。目前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较强实力的学科,在全国具有较好影响力和知名度。

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成立为儿童危重病救治中心。

未来可期

未来中心全体员工将继续保持可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高危急重症医疗的救治技术和临床经验,通过院前急救(120)、门急诊和重症医学科(ICU)三位一体模式把医院危重病急救医学建设成为国内前三位的临床医疗中心。为全面实现西部地区儿童危重症救治中心、西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急救和转运中心、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中心总体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