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零9个月的小朋友,肚子鼓鼓囊囊的看起来又大又圆,“有经验”的老一辈看到会说长大自然就消下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萱萱(化名)的“大圆肚”非但没有消,反而大得让孩子没法平躺只能端坐呼吸。家长见势不对,抱着孩子赶紧去到了医院......
01防范肝母细胞瘤,警惕幼儿“大圆肚”
2020年2月,萱萱爸妈带着孩子一路奔进医院,在消化内科挂完号做完检查后,医生将他们转诊到小儿外科。“孩子肝区有包块,胸腔出现积液,你们怎么这么晚才送来,看样子已经是晚期了,赶紧往大医院送吧。”看完检查结果,云南当地医院的医生如此说道。听完这一句,萱萱爸妈的心顿时往下沉。
此时正值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萱萱爸妈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国内各大儿童医院肿瘤专科。经人推荐,家长联系上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王珊主任。在听完孩子的大致情况后,王珊主任希望他们尽快到重庆进行治疗。
到达重医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后,经进一步检查,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甲胎蛋白结果均符合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萱萱临床确诊为“肝母细胞瘤Ⅳ期晚期高危”,原发肿瘤在肝左叶,伴心脏右心房、右心室巨大瘤栓,下腔静脉瘤栓,肿瘤肝内、双肺多发转移,胸腔、腹腔有积液。
据王珊主任介绍,肝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在儿童肝脏恶性肿瘤中它的发病率最高,好发于1岁以内婴幼儿,因孩子不会表达疼痛不适,如果家长疏于观察,容易导致病情延误。在重医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接诊的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到诊就医的孩子肝脏肿瘤大小几乎均超过10公分。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检查孩子腹部,如果摸到右上腹肝区有包块一定要就医检查。

萱萱的影像检查结果
02多学科协作,让先心病肿瘤患儿转危为安
拿到结果后,王珊主任带领团队迅速为萱萱定制了个体化化疗方案。化疗前,萱萱甲胎蛋白为197万ng/mL,肝左叶原发肿瘤12.6*11.9*9.4cm,右心房及右心室巨大瘤栓5.7*5.6cm,这对于年仅1岁9个月幼儿来说,几乎整个心腔都被肿瘤填满。好在萱萱对化疗药物十分敏感,经过4次化疗后,甲胎蛋白下滑千倍,降至1839ng/mL,肝左叶肿瘤缩小一倍多,减小至4.5*3.8cm,右心房及右心室瘤栓缩至1.7*1.3cm。

王珊主任为患儿进行检查
这一系列的数据转好,给萱萱争取到手术机会。由于切除肿瘤涉及到多个脏器,同时术前检查诊断出萱萱还患有“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王珊主任联系了胸心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及ICU进行多科室会诊。经过周密筹备,2020年9月重医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王珊主任、胸心外科吴春主任、肝胆外科张明满主任亲自上台并带领团队进行联合手术,为萱萱完成“切除左半肝及部分肝尾叶及右心房向下腔静脉延伸的瘤栓”,术中同步为萱萱进行“房间隔修补”。
术后王珊主任团队继续调整化疗药物,为萱萱实施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在这一过程中,萱萱爸妈严格遵从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各阶段的治疗配合极佳。2021年2月,为期一年的抗癌治疗顺利完成,萱萱目前已经结疗回家,恢复到与正常小朋友一样的生活状态。
王珊主任与患儿家属沟通
03让患儿最大获益是肿瘤外科诊治的金标准
“儿童实体恶性肿瘤是十分复杂的,它涉及不同的分型、组织成分,其病情进展极快,从一期发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个月,而且儿童实体恶性肿瘤大多是胚胎性的,难于预防。只能依靠家长的细心以及疾病筛查意识,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王珊主任介绍道,“对于儿童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每个患儿的个体情况也大不相同,针对儿童实体恶性肿瘤,国内外均有专科学会及协作组推荐的诊疗共识及指南,我们需要在遵循共识及指南的基础上,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专科临床经验,为高危、难治、病情复杂或一线治疗失败的患儿设计个体化的化疗及治疗方案。”
重医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建科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的儿童肿瘤专科之一,也是国内少数几家专业从事儿童良、恶性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单位之一。通过近20年儿童实体肿瘤专科治疗临床及科研经验积累的发展,该科拥有精细微创的开放手术(例如:神经母细胞瘤的血管骨骼化切除手术);微创手术(介入、腹腔镜等);非侵入手术(HIFU聚焦超声消融肿瘤)众多高精尖技术,站在了国内儿童实体肿瘤治疗的医疗第一梯队。

重医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办的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
在科室多年发展中,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王珊主任,始终强调“患儿最大获益为诊治金标准”,倡导要学好并严格遵守共识及指南,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理论知识,根据高危、难治患儿的特点进行治疗方案设计,不一味追求先进技术的堆砌或按部就班诊治,治疗原则围绕一切以患儿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为导向,组合搭配多种技术手段,辨证施治,不断精进诊疗技术,提高儿童实体肿瘤治愈率,为广大患儿带去健康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