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姐弟因为同一种病-肝糖原累积症,先后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做了肝移植手术,均重获新生。

2005年,家住四川广安的吕家喜得女儿小颐,原本是全家欢乐的事,但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吕父发现女儿生长发育都明显落后于同龄儿,而且经常拉肚子,辗转过多家医院都没有找到原因。在朋友推荐下,家人带着小颐抱着最后的希望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就诊。
经过检查,小颐被确诊为肝糖原累积症。“这是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糖原分解或者合成障碍。患儿会表现为血糖血脂异常,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以及肝硬化、腹水等,无法正常饮食,需要长期生食玉米粉,生活质量非常差。由于糖元累积症对肝脏损害已不可逆,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肝移植”。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肝胆外科张明满教授介绍道。
如此复杂的疾病对于小颐的父亲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但作为父亲的担当与责任,也本着对我院肝移植团队的信任,吕父毅然决定捐肝救女。2007年12月28日,张明满教授领衔的肝移植团队给2岁6个月的小颐实行了肝移植手术,手术非常成功,父女二人术后均恢复良好,小颐的生长发育也完全赶超了同龄儿。
可是命运总是离奇的相似,仅仅比小颐小两岁的弟弟小俞也出现了跟姐姐类似的症状,仅仅只有8个月大,吕家毫不犹豫的决定带着儿子再次来到我院,同样诊断又是肝糖原累积症!

吕父再次来到肝胆外科找到张明满教授,希望再次拯救这个不幸的家庭。但命运多舛,母亲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捐献,而父亲也不能再次捐献。他们只能焦急地等待合适的肝源。时隔姐姐移植14年之际,小俞终于也等来了属于自己的希望。
2021年7月29日,对小俞一家人来讲是重生的一天,13岁的小俞等来了适合自己的肝源。而他的这次肝移植与姐姐不同,肝源来自一个成人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成年人的肝脏对小俞来说会不会过大?血管是否匹配?是否需要进行减体积?这一个个难题都摆在了我院肝移植团队面前,手术难度很大。术前医生们仔细分析着小俞的每一项数据,力争手术一次成功。

张明满教授带领团队查房时,问家属紧不紧张,小俞父母同时答道“不紧张”,已经懂事的小俞也说到“姐姐就是张爷爷给做的手术,今天张爷爷给我做手术,我也很快就能康复!”这句话里蕴含了这个家庭对张明满教授和我院肝移植团队的无限信任。
经过精密的筹划和协调,分配给小俞的1500g肝脏以最快的速度移植到了小俞的体内,手术历时7个小时大获成功。背后是62岁的张明满教授是拖着骨折还没愈合的脚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7个小时,这种敬业与负责的精神令团队所有医护人员为之动容。
经过医生与护士的悉心指导照顾,小俞术后仅仅2周就康复出院了。10月11日,是弟弟小俞复查的日子,一家四口人带着锦旗向张明满教授及其团队道谢。吕父说,没有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出色的肝移植团队,就没有我两个孩子的第二次生命,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感激,谢谢。
肝移植技术一直被称为是21世纪外科领域的皇冠,而儿童肝移植就好比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开展肝移植技术15年来,已发展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具有DCD跟活体肝移植资质的儿童医院。15年“移路”走来,在肝移植团队和全院各部门的齐心协作下,已经给无数患儿和家庭送去生的希望,创造了无数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