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以认证全面促进一流专业新的教学体系建设

来源:教务处 时间:2022-04-08 浏览:

——记儿科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推进及培训会(四)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下文简称“标准”)作为最新专业建设指南,对于指导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建设及构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医学教育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做好儿科临床专业认证迎检工作,以及建立符合“标准”的儿科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并提升育人主战场“课程建设”的质量。学院成立了“儿科临床专业认证办公室”,由教学管理人员和临床专业教师共同解读“标准”,梳理儿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学情、教学资源条件等,撰写《儿科临床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同时修订《儿科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汇编(2022版)》,对上述内容的质量标准、运行流程规范和信息监控评估反馈等规定进行了完善及符合课程建设与运行质量保障的编排。

为将符合标准的课程建设规范及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到学院全体人员,按照学院临床专业认证工作方案,推进多层次、多维度、多方式,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员培训+检查与及时反馈改进计划,形成PDCA的良性质控闭环。主培训教师由专业认证办公室的陈昕老师担任,目前已侧重针对院领导、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和科室主任及临床教师完成四次培训(见附表),分别就专业认证的意义、理念与主要内容,及2022版的教学大纲、试卷分析,临床教学规范(含实习教学规范)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培训。下一阶段将继续针对具体的教职员工、职能部门和儿科学院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并行到教研室、科室对规范落实情况的检查,及时反馈,促进完善。

在培训中,陈昕老师代表临床专业认证工作小组就符合标准的新的质量保障体系与课程建设及其运行规范的内部逻辑关系进行了解读。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落脚点在课程,课程目标需与人才培养目标照应。专业建设让大家知道课程从哪里来,保证课程目标实现的系列制度规范,课程最终回到人才培养那里去。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包括课堂和第二课堂;隐性课程是教育教学文化,包括教育教学理念、软硬件环境等,隐性课程也是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儿科高级人才的重要方面。因此,每个教职员工都属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中的一员,都具有育人的责任与义务。

学院党委书记张维斌、院长李秋院长、副书记符州及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临床专业认证工作,将该项工作作为学院年度重点工作纳入教学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每次培训严格考勤,每次检查严格记录打分。教务处处长朱静定期组织认证办公室研讨处理认证工作推进问题。目前虽然有5门课程获得重庆市一流课程,但距离国家一流课程还需努力,在国家一流课程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儿科一流专业认定。希望大家勠力同心,结合临床专业认证工作要求完成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儿科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医院医、教、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