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迎“战”,儿院人从未退缩,随处可见奋斗的身影;应“战”决“战”,儿院人更是不遗余力,时时处处心怀大我。

“妈妈,大白阿姨们靠在凳子上睡觉”
11月24日凌晨3点,悦来方舱医院N6号方舱。大部分患者已进入梦乡,却有一对母子在说着悄悄话。
“妈妈,大白阿姨们靠在凳子上睡觉。”
“那你觉得他们辛不辛苦呀?”
“辛苦呀。”
深夜,为何这对母子还不入睡?
原来,几分钟前,小男孩跑到了方舱护士站,“大白阿姨,我肚子饿睡不着……”
“好的宝贝,你等一下,阿姨给你找东西吃。”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当班护理组长何利平找来一些小零食塞到孩子手里。
回到母亲身旁的小男孩,悄悄地告诉母亲,自己看到“大白阿姨”都是靠在凳子上睡觉。
为了保证方舱有序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收治病人,医护人员每4小时一个班次,每隔10小时轮换,除去上下班通勤、穿脱防护服及个人消杀等时间,每天留给医护人员睡眠时间最多只有6个小时。“已经连续几天只睡了4个小时了。”“最近几天都是一沾枕头秒睡。”



95年医生在方舱过了特别的生日
这天,N6舱医生查房时注意到一对特殊的母子,患儿5个月大,1个月前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普外新生儿外科进行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为了避免术后肛门瘢痕挛缩造成肛门狭窄,影响手术效果,甚至造成二次手术,通常术后两周就需要进行扩肛,然而由于疫情影响,患儿迟迟无法复诊。但患儿母亲身体及精神状态不佳,父亲又在此前收治于悦来方舱医院的S1舱,同时N6舱内没有普外新生儿专科医护人员。
N6舱内医生立即联系指挥中心说明情况,指挥中心高度重视、积极协调,联系S1舱将孩子父亲转出与妻子和孩子相聚,缓解妻子的焦虑情绪,同时寻找能够为孩子进行扩肛的医务人员。幸运的是,此次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医疗救治队中正好有一名两江普外新生儿科医生,牛臻得知情况后立即反馈所需物资,指挥部紧急从儿童医院调度患儿扩肛需要的相关器械及药品,同时将父母和孩子转运到牛臻所在的N8舱。
一切准备就绪后,牛臻开始为患儿进行第一次扩肛。“如果是平时还是比较简单,但在方舱内实施还是比较具体。”厚重的防护服、起雾的眼睛、护目镜、面屏,让简单操作不再简单。细致、温柔、耐心,在浑身湿透后,牛臻终于顺利完成孩子的扩肛处理。

为保证一天能够至少进行两次扩肛,牛臻还教会同组其它班次外科医生扩肛,并详细告知家属肛门闭锁患儿的肛周护理以及随访细节。
95年的共青团员牛臻,前几天在方舱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这个生日虽然没有家人的团聚,也没有北方人必吃的长寿面,但是与“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他感慨道:“在我27岁这一天,我拥有了这样难忘的经历,我有幸加入到守护这座城市、守护家园的大队伍中去。请大家放心,战疫有我!”他默默许下了“万物复苏必有时,疫去安来春可期”的生日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