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给了宝宝第二次生命!”近日,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宝宝希希(化名)的父母特意给医护人员送来一面锦旗,表达诚挚的感谢。希希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28+1周,便着急地来到这个世界,出生时体重仅有960克,如巴掌大小。医护人员经过77个日夜不间断地守护,帮助早产宝宝成功“闯关”,顺利出院。

早产宝宝家人为医护团队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孕妇家中突发早产 960克“巴掌宝宝”面临生死考验
时间回到2023年1月3日凌晨5点29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的平静。“有一名孕28+1周的产妇意外在家中分娩,分娩时胎儿掉落地面,高度约10cm,婴儿全身冰凉,呼吸急促,半小时后将送达病房,请做好接收准备!”接到急诊科电话的值班医生快速记录着病情内容。
挂断电话后,新生儿科迅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为救治早产宝宝希希做好一切准备。凌晨6点,希希被转运到达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由于胎龄太小,加上出生时没有得到保护,此时这个柔弱的小生命危在旦夕。希希反应微弱,呼吸困难,低血糖,肺出血、体温仅32℃……一场与死神的搏斗拉开序幕。医护人员立即给希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复温、补液、止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等抢救。
“正常新生儿的核心温度要求维持在36.5℃-37.5℃,早产宝宝希希的体温仅32℃。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温每降低1℃,败血症风险增加11%,死亡率增加28%,早产儿需要尽快恢复体温。”新生儿科副主任韦红教授介绍。
医护团队为希希制定了缜密的复温计划,对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精细的调整和严格的控制。经过一系列快、准、稳的操作,希希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抢救全程险象环生 “巴掌宝宝”并发症接踵而至
面对早产儿血管细小、皮肤薄嫩、血管通路维持时间长、外周静脉穿刺难度大等多重难题。新生儿科的医护团队凭借着丰富的脐静脉置管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经验和娴熟的操作,顺利为希希打通了生命通道,为其提供持续的静脉用药及静脉营养治疗。
就在医护人员刚准备松口气时,检验科又传来危急值报告,患儿血红蛋白低,有严重贫血、血小板低,感染指标高。在希希闯关的路上,败血症、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种问题接踵而至。
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沉着冷静,密切配合,以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能给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在NICU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和父母的不言放弃之下,这个弱小的生命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
“入院第50天,希希终于可以脱离有创呼吸机,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而此时,他还面临着反复血便、加奶困难的问题。”韦红教授称,此时的希希神经系统发育进入关键时期,对父母的情感需求也日益增加,超早产儿如何安全过渡到家庭养育显得十分重要。
告别“母婴分离” 新手父母学习新生儿护理技巧
为了让希希早日康复出院,希希一家住进了新生儿科特别开设的“母婴同室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在护理人员的辅导下,希希的父母不仅学会了“袋鼠式”护理,还熟练掌握了照护新生儿的专业技能。
“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父)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宝宝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韦红教授介绍。
“袋鼠式”护理能缓解母亲的担心与焦虑,同时促进其乳汁的分泌,有利于母乳喂养。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还增加了宝宝的安全感,更有利于宝宝的神经和心理发育。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新生儿科母婴家庭病房。
在这里,希希的父母可以共同参与宝宝的治疗决策与生活照护,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病情、治疗及康复过程,同时还可得到面对面的新生儿家庭照护技能的专业指导,让新手父母熟练掌握新生儿返家后的家庭照护技能,更好地帮助宝宝从医院向家庭过渡。
77天日夜护理 从960克长到2100克顺利出院
3月19日,经过77个日夜的守护,希希的胎龄从28周到39周,体重从960克增长至210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希希出院了。
出院后的希希继续在新生儿高危门诊进行随访。“在近期的随访中,宝宝各项检测指标正常,体重增长到2500克,可以每日经口吃奶640毫升,身体体格发育正常。”韦红教授说,听到宝宝健康的消息,医护团队都格外欣喜。

一面面锦旗背后,是患儿家长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据了解,自家庭参与式病房成立以来,已有近300个家庭入住,在这里,家长可以参与NICU患儿护理工作、接受家庭照护能力培训、指导及评估、学习高危儿出院前过渡管理以及高危儿早期干预训练等。医护人员为新生儿诊治疾病的同时,解决了家长在实际护理新生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高高危新生儿出院准备度,从而进一步降低早产儿出院后的再次入院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参与式病房受到了“新手”父母们的欢迎和点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将继续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为西部地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