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耿刚副主任医师、新生儿科徐珍娥副主任医师两位援藏干部出色的援藏工作得到昌都市人民医院的肯定,被授予“昌都市人民医院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耿刚还被授予了“昌都市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22年7月15日,作为重庆市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干部、医院第六批次援藏干部,耿刚、徐珍娥分别担任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和新生儿中心副主任,二位同志诠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克服高原缺氧的身体不适,以开拓创新、干事成事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竭尽全力做好“以院包科”医疗帮扶工作,把真情和技术献给雪域高原。
他们通过“师带徒·传帮带”方式,利用“981”工程中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平台,开展临床技能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临床诊疗与科研能力;优化临床工作流程,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有效保障临床工作质量与安全;带领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3项,极大地提高了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的诊疗水平及在西藏自治区的学科影响力。
开展鼻腔负压置换新技术 让高原儿童畅快呼吸
“治疗了三天,孩子就可以顺畅呼吸了。”6岁的藏族小朋友卓玛的父母惊喜地说,并握着耿刚的手连连表达感激之情。
小卓玛因长期鼻塞、流脓涕,说话鼻音重,在当地多家医院反复治疗但效果都不理想,严重影响了小卓玛的生活和学习,也给小卓玛的父母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得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援藏专家耿刚副教授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坐诊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就诊。耿刚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查体后,考虑小朋友为鼻窦炎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导致目前的问题。于是予以鼻腔负压置换术治疗,同时口服鼻炎药治疗。连续3天治疗后,小朋友的症状达到完全缓解。
耿刚表示,鼻炎、鼻窦炎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鼻腔负压置换术是治疗儿童鼻炎-鼻窦炎的有效手段,可以明显缓解患儿鼻塞、流涕等症状。“在基层推广和运用这些常见疾病诊疗新技术,可以避免小问题迁延不愈,减轻病痛带给患儿的身心折磨。”耿刚表示让更多优质医疗服务在高原“触手可及”是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初心。

耿刚在儿科培训骨穿技术
截至目前,耿刚带领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其中新生儿咽部囊肿穿刺引流术、鼻负压置换治疗术、新生儿地中海贫血血片筛查法、过敏源皮肤点刺术、螨虫过敏脱敏治疗等5项技术为西藏自治区儿科首例。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不止 果断启用新技术挽救生命
“患儿出现大量鲜血便,原因不明……”昌都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急诊收入一位才出生的足月小样儿(胎龄达到了孕周,但出生体重多低于2500g)男宝宝。入院时,宝宝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四肢冰凉,提示已经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同时下消化道出血持续进行,宝宝生命危在旦夕。

“立即扩容,输血。”徐珍娥副主任医师迅速指挥抢救,“必须尽快让活动性出血停止。”受限于现有的医疗条件,无法在很快的时间内明确病因,但凭借经验及仔细查体,徐珍娥考虑消化性溃疡可能。“上生长抑素制止宝宝出血。”虽然此项技术在昌都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是首次使用,但徐珍娥当机立断,决定启用新技术。与家属充分沟通下,她指导医护人员使用生长抑素持续泵入,宝宝的消化道出血逐渐好转,最终转危为安。
徐珍娥带领科室还陆续开展了新生儿代谢筛查、床旁CRP监测、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亚、早产儿微量喂养等12项新技术,不断提高昌都市人民医院新生儿中心的危重症救治和服务能力,为守护藏东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呵护新生,启航未来 获批西藏自治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4月27日,由西藏自治区卫健委举办的2023年“全区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宣布“组团式”援藏单位昌都市人民医院获批西藏自治区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中心的获批是近年来重庆市"组团式”援藏、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以院包科”的各位专家精心指导和帮扶下取得的成效,也是援藏干部徐珍娥近一年来辛勤工作努力的成果,她如期实现了既定目标,兑现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对昌都人民的郑重承诺!
昌都人民医院省级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创建将促进昌都市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应急能力再上新台阶,有效保障母婴安全,造福全市及周边地区更多的新生儿,筑起危重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