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至6日,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3智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赵耀研究员牵头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作为科技部展区项目成果亮相智博会(N1科技部展厅)。

项目负责人赵耀参展智博会
模拟儿童患者真实诊疗过程
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强适用性”教学与学习平台
聚力提升全国基层儿科医生能力
该模型是一种模拟儿童患者真实诊疗过程的标准化患儿模型,针对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中反应出的“痛点”,联合科大讯飞、中科云从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将临床思维训练特色学习资源与教学学习过程管理、师资培训服务相结合,构建出适用性强的教学与学习平台,帮助更多的基层儿科医生持续提升诊疗水平。
该模型别具一格的地方是通过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虚拟数字人、语音语义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建立,最终体现出的核心效能则是为提升全国基层儿科医生能力,提供高效、全面和低成本的应用和评估服务。
目前该模型已经建立可以用于针对儿科方向的本科生、实习生群体临床思维培训的“虚拟病人群”,针对住院规范化培训医师与青年医师群体的诊疗决策“虚拟病人群”,均采取多病程、单路径案例形式进行设计;包含多种练习模式,并支持单项训练与考核。
病例均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临床一线医师编写,相关专业临床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审核后上线。

项目参展现场观众试用虚拟患儿模型
在智博会现场,“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项目演示了系统使用方法、虚拟儿童患者模型操作、医生能力评估等内容,切实让体验者感受到在该系统教学引导下的沉浸式参学。
该模型提供了真实的临床体验,结合多病程、多路径、真实时间与模拟时间相结合,评估程序的设计参考了IOM/WHO评价模型设计,从安全、有效、经济和以患者为中心4个维度及超过10项指标衡量学生表现,并及时反馈。后期,项目组将在多样化的教学过程评估、学员培养方案管理、学员成长档案建立、学员轮转规划等完善更新。
“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将在不久后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应用,不断迭代升级,针对不同层级、不同水平儿科或全科医生,提升其儿科诊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